close

  如今,官員開微博已經屢見不鮮,但像陳鳴明這樣的卻絕無僅有。
  身為貴州省副省長的陳鳴明,從2009年起便開通了微博。一個副省級幹部直接與網民交流,已是少之又少,更令人驚訝的是,陳鳴明甚至在微博里與網友“對罵”。與普通官員習慣於“四平八穩、官腔官調”不同,陳鳴明發表“不愛國者為敗類、人渣”等“憤青”言論,引起不小的爭議。
  1957年出生的陳鳴明是貴州布依族人,17歲時當過知青,後步入仕途。2007年起歷任黔西南州州長、州委書記,2013年1月當選貴州省副省長。陳鳴明外表溫文爾雅,但性格卻頗有些“真性情”,他自己也坦言,“有時工作中情緒急躁,對工作和幹部要求過嚴,批評別人方式方法欠佳……”
  一個副省長為何被網友看成是“憤青”?5年來,陳鳴明走過了怎樣的微博之路?
  “潛水”
  2009年11月,時任黔西南州州長的陳鳴明開通了微博,但最初他的微博名叫“金州”,並沒有進行實名認證。“金州”是黔西南州別稱。在這個“馬甲”下,陳鳴明經過了一年多的“潛水”期。
  直到2011年7月,陳鳴明才開始持續不斷更新微博。他早期的微博轉載了大量理論文章,微博轉載率極低甚至為零。後來逐步增加與網友的互動,並轉發一些人生哲言,轉發量才逐漸上升。
  “金州”的真實身份曝光源於一段故事。當時,陳鳴明在微博上大力推介黔西南的風土人情。當陳鳴明向網友介紹黔西南時,不料網友的提問五花八門,歷史、人文、旅游無不涉及,讓他有點招架不住,急忙尋找“救兵”。
  此時,黔西南州州委宣傳部網絡科副科長龍瑞見,正在編撰一本《黔西南歷史上的今天》,於是陳鳴明在微博里指名讓他回答,但龍瑞見並不知道“金州”就是陳鳴明。
  “我心裡納悶,‘金州’是什麼人竟來指揮我?”龍瑞見說,但他還是回答了網友的問題。依據“金州”微博發佈的行程,龍瑞見推測出可能是州委書記陳鳴明。一天他“斗膽”發私信問“你是陳書記不?”“金州”回答:“是”。“你不問他,他不會說自己是誰。但你問了,他肯定會說。他性格很直。”龍瑞見說。
  自此,“金州”的真實身份才曝光。此後,陳鳴明的粉絲數便開始暴漲。與此同時,很多人也慕名而來求助或上訪。而網友只要@陳鳴明,他幾乎什麼事都管。
  在他的親力親為下,多起網絡輿情得以順利解決。2011年12月,一則名為《震驚,貴州小學生冬天赤腳上課》的消息出現網絡,引起陳鳴明關註。在查實孩子是當地學生後,他指派有關部門進行調查,並個人捐助了5000元。
  一開始,很多網友詢問是不是他本人開微博。為此,陳鳴明多次聲明:微博是自己打理,沒有團隊代勞,“我的微博不但自己發、長微博自己製作,而且州委辦公室很多同志都是在我的倡導下開微博”。
  在陳鳴明的推動下,“微博問政”一度成為當地政府的一項重要課題。黔西南州曾專門出台加強微博管理的文件,要求全州各級黨政機關、單位都要建立官方微博,各縣市領導必須開微博。
  儘管有陳鳴明的親自督促,不過,在黔西南,開微博的官員多,但大部分都是在“潛水”,像他一樣實名認證的官員卻很少。
  在一些評論和網友交流中,陳鳴明措辭往往風格犀利,尤其對某件事不滿時會直接發錶帶有情緒的評論。正是這種“真性情”,迎合了網友們的口味,但這樣風格與傳統官員形象大相徑庭,由此引發的事件也讓陳鳴明始料不及。
  “罵戰”
  2013年7月,陳鳴明轉發的一條有關“美國槍擊案”微博,並評論“怎麼美國又發生槍擊案”。
  一網友回覆中談及近期國內城管事件,陳鳴明則回覆,“天天罵祖國的人,又賴著不去美國……去之前,先整形,不要讓人家看出是中國人”,“一些不愛國者為敗類、人渣”。其火爆的言論瞬間引爆網絡,立刻引來網友圍攻。
  實名認證的副省長在微博上與網友公開罵戰,這讓網友們錯愕不已:“賬號被盜才出此言論?”
  陳鳴明的這條微博在短時間內被轉發過萬次,跟帖評論更是將近3萬。有網友表示:“怎麼副省長跟個小憤青似的?”,也有網友說:“我覺得可以調查一下這個副省長的家人和財產去向。可能還真是全在‘米國’。甚至還有網友預測,按照有關慣例,不出三日“@陳鳴明”可能將發表聲明說“微博被盜號”,或者是“秘書工作疏忽所為”。
  出人意料的是,陳鳴明並沒有迴避,而是通過微博做了正面回應。對一些網友質疑,陳鳴明則“瀟灑”地表示:願意接受對自己家人和財產的調查。有網友則迅速發出陳鳴明出席會議活動戴手錶的圖集。但知名鑒表達人鑒定後表示,“陳副省長戴的手錶都是平價表,卡西歐級別。貴州有表哥,但他不是”。
  在質疑和罵聲的同時,陳鳴明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。有網友發帖為他辯護說,“罵人反映了陳鳴明的真性情”,並呼籲批評他的人手下留情,避免讓官員們不敢上微博。
  還有網友表示,“拋開立場觀點的爭議,在當下的網絡輿情中,一位政府高官,能夠放下架子,和網友們在個別問題上進行辯論,孰對孰錯先放在一邊,單是這份性情與勇氣,便可以贏得掌聲。”
  陳鳴明在此前的微博上一直“很愛國”,稱要堅決保衛釣魚島,“沒有必要在意美國人的感覺,他們反感又會怎麼樣?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!”有網友跟帖說,他“愛國早已刻到骨頭裡”。
  就在事件不斷發酵時,陳鳴明發佈名為“有話好好說,從我做起”的長微博。他說,自己的本意是想說,任何國家都會出現一些極端個案,這是無法避免的,結果引發了一場爭議。“網友對我的拍磚,既是觀點之爭,也是因為我個別言辭欠妥”,對於大家的意見,陳鳴明稱“會虛心接受,有不妥的地方,請大家原諒”。
  陳鳴明認為,此次引起爭議是因為“大家對個體極端事件的不同態度”,極端事件反映的可能是個體問題,也可能是整體問題,但不能因個體極端事件,就否定整個社會。陳鳴明說,極端事件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有,“但有些網民會誇大事件的意義”,這在他看來“並不是理性的態度”。
  在長微博最後,陳鳴明對自己的“犀利言論”檢討說:“看來,在微博上不管有什麼樣的觀點,有話還是要好好說。有話好好說,觀點才會被更多網民接納。我是一個喜愛微博的普通網民,還是一個副省長,對自己的話更要負責,更要註意。以後,有話好好說,從我做起。”
  改變
  對於陳鳴明的“有話好好說”,大部分網友表示贊同。在他們看來,不少官員仍習慣於“正襟危坐”、“高高在上”,一副不食人間煙火、不屑跟普通民眾辯論的姿態,而陳鳴明能打破這樣的現實,敢於說出自己的聲音,“讓我們看到官員,還是有血有肉有思考的”。
  事件引起的輿論旋風,讓陳鳴明一度感到“壓力山大”。儘管他並未如網友預測的那樣“對微博敬而遠之”,而是表示不會就此退出微博,希望能在微博上與網友良性互動,但此事對他的影響和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。
  此前,儘管陳鳴明的微博也曾被評為“2012年度十大個人微博”,但由於沒有和網友“擦出一些火花”,所以並不太“顯眼”。經過“罵戰”事件後,陳鳴明的粉絲數量在半年內翻了一番,達到60萬。
  2011年以來,陳鳴明幾乎每天都會更新至少一條微博,兩年更新5000多條。微博內容也非常豐富,主要是記錄和分享平常的工作內容、調研心得,包括每天跑步、開會、出差等。在去地方調研時,陳鳴明經常會發佈一些當地風情、特產的照片。除了工作外,還有很多生活化的內容,比如預報天氣、幫忙找失蹤的孩子。
  但從去年8月起,陳鳴明發微博速度明顯變慢,經常好幾天才更新一條,一年下來不到500條。
  過去,在轉發一些社會熱點事件,或回答網友提問時,陳鳴明的風格口語化,跟普通人一樣隨意,有時也帶點情緒。但如今,他的微博就越來越“嚴肅”,除了偶爾“插播”的天氣預報,絕大多數是讀報微博,讀的幾乎都是《人民日報》。
  對於這樣的改變,不少網友都有些許的遺憾,但還是對他表示支持。
  在他們看來,陳鳴明的個性並不僅體現在這場爭論中——面對普通網友求助,他一次次去捐款;他主動給做小生意的老鄉打電話請吃飯;他在微博上現場辦公,把網民反映的事給辦了……把這些全都組合起來,也許才是相對全面的“憤青副省長”。
  鏈接:
  
  陳鳴明的“防罵經”
  新媒體、網絡時代,我覺得不要“談博色變”,黨政幹部都應積極主動占領這塊“陣地”,傳遞主流聲音。
  有的同志會問,你哪有時間啊,是不是誰幫你弄的。我說早上我起得很早,6點起床就開始發一些微博。而且我不在上班時間發微博,除了下鄉調研的時候發微博以外。
  有的人說微博也就是140個字,讓人的思維碎片化,我覺得不是這樣的。我全部製成長微博發出來,信息量同樣很大。
  經營微博,有苦有樂。說句心裡話,最初,挨了不少網民罵,有些有道理,有的沒緣由。扛住這些“打擊”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和網民溝通要坦誠,不藏不掖。這樣,官員微博方能贏得理解。現在,挨罵的情況還有,但少了很多,思想碰撞、推動工作等正能量的內容越來越多。
  想想,罵也沒白挨,心境越來越平和,越來越堅定講真話、發真文、乾真事,粉絲也越來越認可。
  不懼挨罵,黨政幹部開微博要真誠面對群眾。官員微博既是個人微博,又兼備政務微博的屬性。作為人民公僕,無論是現實生活,還是在網絡空間,都應該讓群眾方便找到,表達訴求、建言獻策,更好地提供服務;微博平臺聲音複雜,該發聲時絕不含糊,不能讓謠言混淆視聽,亂了是非。
  不懼挨罵,信息公開要開誠佈公,多說百姓話,少說官樣話,和群眾推心置腹。我經常主動發佈一些自己的工作信息,如開會、調研等,只要不涉密,讓群眾知道都做些什麼,因為很多誤會埋怨源於不瞭解;微博上和群眾互動,不能動不動就擺出教育人的架子,當網上“官老爺”。應該俯下身段,學會傾聽,甚至偶爾互訴一下家長里短,培養與群眾的親近感。
  不懼挨罵,黨政幹部要有開放包容的態度,把批評當成鞭策,把謾罵當成提醒。微博帶大家進入一個“自媒體時代”,正逐漸成為民意“直通車”。這個時候,對待網上的批評,要理解和寬容,允許群眾表達不滿,確實錯了要糾正,被誤解了要澄清;群眾碰到實際困難,哪怕是小事,要不嫌麻煩,儘快、儘力、盡心解決;對於不能辦的事要做好解釋,爭取多做好事實事,當網上“貼心人”。
編輯:丁春霞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d41ldjpj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